特斯拉1月4日宣布,中国制造的Model3将于1月7日实现规模交付。中国制造的Model3售价此前再次下调,扣除补贴后起售价为29.9万元/辆,跌破30万元大关。根据特斯拉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年累计交付约36.75万辆,同比增长50%,实现全年36万辆的交付目标,离史上最畅销电动汽车为时不远。
随着特斯来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以及价格的进一步下降,这一系列的操作,特斯来将会给我国正处于“寒冬”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本土化,供应商将增加400亿元以上市场空间
在新能源车市补贴削减、销量下滑,造车新势力遭遇融资困难之际,中国制造的特斯拉Model3实现规模交付,被认为利好整个产业链,并带动新一波国内电动汽车购买热潮。寒冬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个产业链也终于迎来了一丝转机。
有业内人士分析,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给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供应链本土化,这将给国内供应链相关企业带来明确增量。
从目前情况看,特斯拉核心一级供应商多来自欧美、日本等地,国内企业多作为二级供应商。比如,目前特斯拉的锂电池PACK制造商为日本松下,正极材料和隔膜供应商为日本住友化学,负极材料供应商为日本日立化学,电解液由日本三菱化学生产。
网络流传的国产特斯拉中国供应商
但这一情况或发生变化。根据媒体报道,LG化学预计将配套特斯拉上海工厂动力电池。这意味着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可能由此前的松下独供或转变为松下、LG化学共同供应。为LG化学配套的国产供应链有望成为特斯拉国产化最大的子供应链。
具体看,特斯拉供应链包括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底盘、车身、中控系统、内饰和外饰等部分,涉及直接、间接供应商一百余家。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随着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的产能逐渐铺开,特斯拉Model3的电池、电机、零件壳体均对产业链原材料产生强劲需求。“上游原材料钴、锰、镍、锂、石墨,中下游的连接器都会产生较大的需求动能。中国充电设备制造商、运营商、集成商等有望进一步提高参与程度,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将受益。”
而申万宏源证券则表示,特斯拉实现本土化生产,将创造巨大的国内市场空间。根据测算,假设2021年特斯拉实现30万辆产量,单车价值30万元,预计电池、材料、高压直流继电器、热管理系统等环节有望带来400亿元以上市场空间。
▌降价,将给国内造车新势力产生巨大冲击
特斯拉2018年6月进入中国建厂,拉开与国内造车新势力大战的序幕。在蔚来李斌、小鹏汽车何小鹏等人看来,特斯拉入华无疑会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他们低估了特斯拉建厂的进度——从获得土地到首批国产Model 3交付,特斯拉只用了15个月的时间,是目前在华建厂投产速度最快的外资车企。
但真正让竞争对手胆寒的是,特斯拉的中国制造Model 3还有进一步降价空间。在首批Model 3交付仪式上,特斯拉高管在现场透露,目前中国制造Model 3的零部件国产化率约30%,2020年年底预计这一数字将上升至100%,届时这将让国产Model 3的价格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国内知名券商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在特斯拉采用国产供应链后,国产Model 3在目前原价基础上将具备27%至34%的降价空间,最低价格或低至19.7万元。
按照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规划,一期阶段的产能将达到15万辆,而市场预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达150万辆。换而言之,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将有望帮助特斯拉占据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10%。快速提升的市场占有率,将给国内本土的造车新势力比如蔚来、小鹏汽车带来巨大压力,如果本土造车新势力没有相应的应对方案,将面临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困境。
在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发展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明显已随着补贴的减少进入出清阶段。
但是,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坚定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行业盈利会受到补贴政策退坡的短期影响,但长期扶持的政策导向不变。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的大年,加上特斯拉的强势入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商以及造车新势力,能否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接下来2到3年的时间,答案会慢慢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