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冉江涛;姜风春;陈卓;赵鸿
【引 言】
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是一种以激光为热源,基于离散堆积原理层层堆积,近净成形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尤其适用于直接制造复杂结构件,现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模具制造等领域[1-3]。预热温度、保护气体纯度、铺粉厚度、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间距等工艺参数都会影响SLM成形件的成形质量和力学性能,其中铺粉厚度、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等工艺参数的影响更为显著[4-11]。将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扫描间距、铺粉厚度3者乘积的比值定义为SLM成形的能量密度[12]。卓林蓉等[13],研究发现,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SLM成形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对密度先增大后减小。于彦东等[14]研究发现,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SLM成形Inconel 718合金相对密度的影响高于能量密度的影响。
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典型特点是形状结构复杂,采用传统制造技术常常受到刀具和模具形状的限制,且易造成原料浪费。因此,近净成形SLM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TA32钦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显微组织、流变性、超塑性及拉伸变形行为方面[16-18],关于工艺参数对SLM成形TA32钛合金的成形质量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因此,作者采用SLM技术,在铺粉厚度为50um的条件下成形TA32钛合金,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激光功率P、扫描速度v、扫描间距L和能量密度对成形质量及硬度的影响规律,为后续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结 论】
(1) SLM成形TA32钛合金试样的表面均呈现典型的鱼鳞纹特征,显微组织主要由原始柱状俘β晶内的针状α‘马氏体组成。
(2)随着扫描速度(800~1 200 mm/s)增加,SLM成形TA32钛合金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相对密度和维氏硬度均逐渐降低;随着扫描间距(90~130um)增加,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相对密度和维氏硬度均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激光功率(200~400 W)增加,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相对密度和维氏硬度均先升高后降低。
(3)综合考虑表面粗糙度、相对密度以及维氏硬度,在试验参数范围内,适用于TA32钛合金SLM成形的能量密度范围为45-75 J/mm³。
以下是正文: